<ol id="xi1v6"><button id="xi1v6"></button></ol> <object id="xi1v6"><strong id="xi1v6"></strong></object>
    1. <acronym id="xi1v6"><label id="xi1v6"></label></acronym>
      1. 有任何疑問請給我們打電話027-87296008 請用郵箱聯系我們info@easy3dmade.com
        中文 / EN
        EN

        應用案例

        position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第十三期3D打印人物檔案】武漢易制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蔡道生博士

        2016-12-20文章來源:易制科技

        蔡道生、男、1974年生,博士,武漢易制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長期從事3D打印新產品、新技術的開發。2014年武漢市“黃鶴英才”,曾獲2010年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006年湖北省優秀博士論文獎,2005年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006年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教育部自然科學二等獎等多項省部級獎勵。主持或參與過多項國家“863”重大專項、國家數控重大專項、國家支撐計劃、湖北省重大科技創新項目、武漢市科技等多項大型項目,作為核心主導開發了多種已商品化的核心3D打印相關技術,包括SLS(選擇性激光燒結)、SLM(選擇性激光熔化)、SLA(紫外光立體成形)和投影光固化等多種3D打印技術。其中加工臺面達到一米以上的世界上最大的激光粉末快速制造裝備(SLS)設備獲得2011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稱號。2015年推出的中國首臺“全彩色3D打印機”及“多功能覆膜砂3D打印機”填補國內空白。

        蔡道生博士個人3D打印行業經歷回顧:

        1. 華中科技大學快速制造中心為我的3D打印職業生涯提供了一個華麗舞臺

        我是1999年進入華中科技大學快速制造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攻讀碩士學位時開始接觸3D打印技術的,從此3D打印就成了我的全部事業。中心團隊真的是一個了不起的團隊,由前校長黃樹槐教授創辦,培養了目前活躍在行業一線的很多3D打印杰出人物。也正是因為這個優秀的團隊給了我人生的舞臺,讓我在事業上取得了那么一點成績,也是我人生最引以為傲的。

        我的人生有很多的好運氣與我相伴,比如在高中學校排名一兩百名的我居然暈暈乎乎進入了西安交大少年班,在中心也一直是好運相伴。中心最初研發的3D打印技術是LOM技術,在我考研進入中心時,當時團隊正大力開發SLS技術,由史玉升和李季兩位老師負責,李季老師隔年就去了日本,順理成章地史老師就單獨負責起了SLS團隊,史老師那時也是剛從別的單位調到中心,在中心的地位也不高,而我這種從外面社會低分考入學校的學生是不受老師歡迎的,在別的老師挑完后就剩下我和另一位學鑄造的學生了,那時地位還不高的史老師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只有帶著我們開始從事SLS技術的研發。由于SLS技術一出來就有了很好的市場,這也讓史老師在中心有了很高的地位,作為學生的我也引起了黃校長注意,被推薦直接攻讀博士學位。

        依靠SLS技術,我在中心受到了很多的獎勵和重視,在還未拿到博士學位的時候就能夠留校工作。2005年又被調往莫建華教授負責的SLA技術課題組開發SLA技術,2005年與黃老師一起到英國考察SLM技術。也是因為從事的技術開發種類較全,在史老師的推薦之下,2006年開始在濱湖機電公司從事管理工作,2007年正式任濱湖機電總經理,對于資歷淺薄的我來說,是機遇,是挑戰,也是一條不歸路。

        2007年十月,廣受愛戴的黃樹槐教授突然離世,這對整個團隊來說是一個絕對的噩耗,也出現了群龍無首的境況。雖然黃校長在離世之際委任史老師為團隊接班人,但在學校這種松散的管理體制之下,團隊的凝聚力確實是大不如前。在沒有黃老師這顆大樹可以依靠的前提下,課題組需要自主謀求發展,公司也需要變革。再加上前期濱湖機電的投資商深創投與學校課題組在經營思路上的矛盾,深創投早有派人管理濱湖公司的想法。在當時的現實情況下,課題組團隊開始自然重聚。在說服深創投同意后,力勸史老師為團隊著想擔任濱湖公司董事長,把濱湖公司由學校搬到校外,實現以在公司工作業績來考核的基本政策,還因此停發了部分學校人員在濱湖公司的工資。

        由于處理事情主要站在公司的角度思考,自然受到學校團隊部分人員的不滿,史老師也批評我多次。如今想來,當時我的所作所為確實很不成熟,在公司和學校團隊之間,我選擇站在了公司的角度思考。2008年開始,中國的3D打印行業相對比較低潮,但相對較全的技術種類(主力產品包含SLS、SLA、SLM等)仍然使濱湖公司穩步前進。特別是大型SLS設備在2009年推出后取得了巨大的市場反響,2010年濱湖公司因為大型SLS技術走向頂峰。

        2. 力求突破的股改讓濱湖機電失去了控制

        我對自己在濱湖機電的職業生涯整體還是滿意的,但身處華中科技大學這個溫室里面,我的思想還是有很多的局限性,也做出了一些錯誤的判斷。比如2008年我們就推出了基于DLP技術的光固化3D打印機,但是我從專業性的角度認為要有好的精度必須使用波段范圍較窄的光配合專業的光學系統才能做到,由于在中國找不到好的配套生產商而基本放棄該技術。在3D打印還是一個極端小眾的背景之下,我認為濱湖機電要想取得突破達到投資商做大做強的要求,必須有所變革,引入更多的社會力量和資源,而忽視了對資源的判斷。碰巧濱湖機電大股東深創投愿意退出,于是在2011年,濱湖機電開始進行股改,引入了很多有資源的個人股東,造成了濱湖機電股份極端分散,沒有一個核心控股股東。整個股改在2012年上半年完成,為以后濱湖機電的動亂埋下了伏筆。

        2012年,3D打印行業在歐美等國的推動之下突然爆發,中國的3D打印行業也處于發燒的狀態之下。由于濱湖機電當時在行業算是明星企業,在火熱的行業背景之下股東開始對濱湖機電有所期盼,學校也要求濱湖機電進行“職業化”改革,股東各方意見很難統一,分散的股份又造成了不可能達成一個真正統一的決策,從此濱湖機電陷入內亂之中,基本處于停步不前狀態。而行業內其他公司開始利用大好行業環境快步前進。最為典型高速發展的企業代表有湖南華曙、浙江先臨、西安鉑力特等。

        3. 痛定思痛,深刻思考行業發展之后創辦易制科技

        2012年之前,我其實是沒有真正深入思考3D打印行業該如何發展的,也沒能看到這個行業的遠大前景。由于在中心團隊的發展一直順風順水,靠著華中科技大學的背景資源和深創投的支持,很難有深刻的危機感,甚至自負的認為濱湖機電是離不開我的。濱湖機電和中心團隊在行業火爆之后反而自亂陣腳的狀況讓我確實心灰意冷,對股東決策的不滿意讓我也自然產生了離開的想法,當時也確實有很多的單位希望我加盟,在跟他們接觸的同時我也才開始真正思考3D打印行業該如何發展,但是始終沒有發現一個讓我覺得可以發揮作用的地方,那時的我經常坐在火車上一思考就是幾小時,希望可以找到一種既有廣大市場前景,又能從技術上得以實施的方案。我把當時所有的技術方案在腦海中都過了無數遍,直到有一天看到愛爾蘭桌面紙張彩色3D打印機的消息,讓我突然明白在基于噴印成形基礎上增加其他技術手段的3D打印技術方案會有非常大的市場前景,也因此制訂了一種初步的技術方案,并組建了一個獨立研發團隊開始默默地嘗試研發,在產品初步成形之后,于是也就有了后來的武漢易制科技有限公司。

        在創辦易制公司之后的每一個日子里,我幾乎每天查看行業消息,分析思考3D打印行業的發展方向,一個沒有資源背景的初創企業,只有做出真正有應用價值的產品,公司才可能持續發展。每天查看行業新聞的習慣讓我對國內外行業發展比較了解,我也深刻地感受到國外國內外技術路線發展方向上的不同,基于噴印成形的新技術發展非??焖偾伊钗艺痼@,而我們國內仍然處于盲目模仿傳統3D打印技術的狀態之中。比如國內很多的企業仍然在大肆宣傳推出SLS、SLA、SLM技術,拿傳統的技術方案謀取各級政府扶持資金。

        創想制造專訪蔡道生博士:

        1. 3D打印究竟是一項什么技術?它的應用范圍到底是小眾市場還是大眾市場?為什么?

        蔡道生:3D打印是一項面向個性化制造的技術,他使“個人工廠”成為可能?,F在來說3D打印仍然是一個小眾市場,也就是說如果你看不到它的未來,就會認為它沒什么大作用,郭臺銘就是這么看的,幾年前我也是這么認為的,跟我一樣“目光短淺”的專家比比皆是,只不過他們沒有說出來而已。但這幾年我不這么認為了,我覺得3D打印必將走入我們的生活、影響整個制造業,它一定是一個大眾市場。因為它的功能足夠強大、它的效率足夠高效、它的成本足夠低廉,它可以使制造沒有國界。

        2. 現在關于3D打印技術與應用之間有兩種觀點:第一:有的認為打開應用市場,才可以發展技術。第二:有的則認為,技術突破了,才可以發展應用市場,您認為哪種可行?或者您的觀點是什么關于3D打印技術與應用之間的關系?

        蔡道生:可能我是做技術出生的,我始終認為現在行業太小的主要原因就是3D打印技術本身功能不足,如果技術功能不能達到用戶需求,無論使用什么商業模式和什么推廣手段,用戶也不會使用。從某種程度上講,我們很多企業甚至是在隱藏問題欺騙用戶,這其實是對整個行業不負責任的。在中國,應該有無數的人為推廣其應用做出了很大努力,使得現在的3D打印基本已經家喻戶曉,這其實已經產生了泡沫,過渡消費了,還有一些單位用國家的錢買來一些設備放置不用。

        3. 有的認為3D打印的春天來了,您覺得在中國3D打印的春天算是到來了嗎?如果不是,您覺得在中國3D打印技術推廣還需要多久?

        蔡道生:3D打印行業得到了全方位的重視和支持,這應該就是春天。在這種背景之下如果我們還不能做好自己,推動行業發展,就只能怪自己了。春天過后就是夏天,2~3年,甚至更短,3D打印行業可能會有大規模應用的情景出現,有人會在夏天成長,到秋天之后結出果實,也有一部分人會在夏天熱死,到不了秋天。

        4. 很多人認為3D打印行業的出路在于深入應用,您覺得如何逐步增大3D打印的應用面?

        蔡道生:如何深入擴大應用這個問題其實有些不同觀點,比如中國3D打印產業聯盟執行理事長羅軍認為要從讓用戶可以很經濟方便的使用3D打印技術來突破,比如北京三帝打印科技有限公司的宗貴升博士認為要有3D打印思維。這都是很有意義的想法,但我有自己的體會,我覺得3D打印需要從用戶需求入手改變自己去適應制造業。

        為什么這么說?我發現我們總是告訴客戶3D打印技術可以做什么,而不是關心制造業到底需要什么樣的3D打印技術,我們還是未能擊中用戶的痛點,我們通常的思維是讓制造業來適應3D打印。舉一個例子,就在前段時間的成都3D打印大會上,我問雷尼紹的馬總:“金屬SLM技術號稱擅長加工復雜零件,可是我知道一些內部需要支撐的零件即使不是很復雜,SLM技術也是加工不出來的,因為那些支撐沒法去除。”他說通常他們是從設計端著手,改變或者修改設計,讓SLM能夠打印。我想這應該算是典型的3D打印思維,讓用戶適應3D打印。如果3D打印已經普及了,或者在創新思維比較發達的西方國家,用戶具有這種思維應該是很普遍的??墒窃趪写笾行推髽I占主導地位的中國,讓我們的用戶主動改變自己來適應3D打印技術,這個過程會相對較長。我還有一種感受,就是我們3D打印從業者對制造業的實際需求了解不夠。

        再舉一個例子,3D打印目前在工業制造領域應用比較成熟的鑄造行業,3D打印在加工復雜砂型零件上具有顯著的優勢,可是在鑄造行業,那些復雜的零件到底占了多大比例?我曾到二汽的鑄造廠考察了解實際情況,由于是熟人一起過去的,對方可以說是毫無保留的告訴了我們實際情況,在他們鑄造廠,基本上用數控加工木模的方式足夠生產90%的砂型產品。那么什么情況下他們會使用3D打印技術呢?他們覺得只要使用3D打印的綜合成本(比如折算人工工資等)跟傳統方法相差不是很大,他們就會大量使用。也就是說3D打印如果成本不是很高,其便捷、靈活快速制造的優勢就能體現出來了。雖然這只能代表他們自己的觀點,但我相信持有相同觀點的企業不在少數。

        我自己也曾對3D打印的市場持有不太樂觀的態度,但最近出現的新技術讓我看得到3D打印的美好未來,我越來越深刻地感受到他就會改變制造業,會改變物流和倉儲的模式。所以,如果我們認為3D打印技術是未來工業革命的核心力量,就應該把他作為一種可以普遍適用的革命性技術來開發,從改變3D打印技術本身開始,真正做到“無所不能”。

        5. 為什么您在這些主流3D打印技術中,最看好3DP技術?

        蔡道生:我所說的3DP是一種廣義的基于陣列式噴射成形技術發展的3D打印技術,它具有速度快、能夠成形高強度材料、可一次成形多材質和色彩等很多明顯的特點,同時有很大的降價空間,再結合一些新的工藝和材料之后,我甚至找不到它的缺點。正是因為該技術的無限潛力,讓我看到了它可能對制造業產生的沖擊,甚至改變物流和倉儲模式。

        6. 武漢易制科技有限公司未來5年主要的發展方向是什么?

        蔡道生:我對易制公司規劃非常明確,就是在強調新技術開發的基礎上廣泛的與行業各單位合作發展,我一直有兩個非常明確的看法,一是3D打印一定要依靠新技術才能發展,二是只有合作發展易制公司才能壯大。
         

        本文節選自“開思網”

        人与人性恔配视频免费黑人